厦门美容院教育培训方面要反省
福建美容市场的消费容量和发展空间是毋庸置疑的,认清教育本质,端正教育目的,将是省内厦门美容院实施教育营销的不二路径。
据一项针对大陆美容院市场终端结构的抽样调研显示:在美容院网点数量方面,外资品牌板块的终端数量仅占大陆市场终端网点总量的15%(并多集中于大中城市);而占有网点总量58%的本土品牌阵营,在过去一年美容市场的整体销售业绩,仅仅可以勉强与外资品牌板块平分秋色。15:85 = 50:50?这显然不是一个对等的方程式。
同样的注重教育培训,那本土品牌为什么“地多产量少,鸡多下蛋小”?如何审视这种市场现状?厦门美容院老板在教育培训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反省?
1、谁来教?向谁学?省内厦门美容院主要学习渠道为内部培训,真正得到较高层次培训的机会极少。大渔夫教小渔夫抓鱼,说到底,大家都还是渔夫,也只能是渔夫。而所谓能“渔”到的业绩,不外乎还是推销项目折扣或推销产品。缺失职业技能是厦门美容院教育缺失高端学习的直观映证。
2、短线培训居多,长远计划缺失。美容从业人员教育层次普遍偏低是不争的现实。调研显示,厦门美容院员工中,小学、初中学历的占65%左右,高中以上学历的占30%,大学以上的更少。30岁是成熟美容师动荡的分水岭,要么改做管理,要么改行。因此,厦门美容院再教育体系的缺失是客户服务系统难以维系的潜在顽疾。
3、急功近利是专业职能培训的死穴。大多数厦门美容院老板更多地着眼于一线作业岗位,一些急速扩张的厦门美容院注重的是连锁管理人员的选拔,但会销售的未必会管理,会管理的又未必会销售。因此,在实际运营中,因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硬件而陷入一锅“夹生饭”的扩张投资案例不胜枚举。这类违背基本常识的现象实质上是企业缺失专业职能培训体系的一个缩影。
目前,厦门美容院的培训通常有三个方面:一是老板接受厂家关于品牌战略的培训,二是员工接受厂家关于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的培训,三是老板给自己员工实施的综合培训。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培训,最终都要由美容师通过销售来体现,而厦门美容院最为普遍的销售方法是在顾客躺上美容床之后,美容师就不断地将话题引入购买产品或购买美容卡。美容师“销售话术”的培训要点,就是让她们尽可能本着“自然天成”的语言路径,循序渐进地拐到购买产品的话题上来。而这一切,并非厦门美容院教育的本质。
上一条:
厦门美容院要做好的管理优化
下一条:
泉州美容院的经营误区和突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