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的颜色与黑色素的关系
“优黑色素”和“次色黑色素”两者的多少与大小决定着发色
发色因人种不同有黑、棕、红、铜等色。但并非毛发内部含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其色差是由黑色素的不同而决定的。
通常,按毛发中黑色素量的多少,发色依次呈黑→棕→红→铜→白色。即使黑色素的数量相等,但因色素的大小而发色也会有所变化。色素较大的趋黑,较小的偏红或铜色。由此,色素较多又大,在吸收阳光后呈现黑色。反之,若色素少且偏小,将阳光反射后只见白色。
再进一步更详细观察的话,可将黑色素分为黑褐色系的“优黑色素”和黄红色系的“次黑色素”两种色素。实际呈现的发色,正是由这两种色素的多少和大小来决定的。
亚洲人和欧美人的发色差异
亚洲人和欧美人的发色差异
亚洲人的毛发含有大量的优黑色素,同时含也有少量的次黑色素。其特点为黑色中带有黄红色。欧美人的毛发中几乎不带优黑色素且含有大量的次黑色素,故呈现出黄红色。
优黑色素有容易被过氧化氢(双氧水)等氧化剂分解,次黑色素有不容易被氧化剂分解的特性。因此,亚洲人的毛发即使经反复漂浅,仍残留有亚麻色,正是毛发中残留有氧化剂难以分解的次黑色素之故。
作为黑色素的来源“色素细胞”,存在于皮下的毛囊内,向毛发提供黑色素。色素与蛋白质结合后,形成“米粒”状颗粒的黑素体,成为黑色素。它存在于毛发内的毛皮质中,特别是在毛表皮附近呈“甜麦圈”状分布。
白发的形成
白发的形成
形成毛发自体的“毛母细胞”,和生成黑色素的“色素细胞”的两个细胞均存在于毛囊中。一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毛母细胞的机能仍很活跃,但色素细胞却逐渐衰弱,难以生成黑色素而慢慢增多白发。
形成白发,是因某种原因色素细胞无法将色素颗粒输送至角朊蛋白质中之故,属于人体的老化现象之一。但20岁之前已有10%左右的白发,就有异常的可能。白发的生成有很大的个体差别,亚洲人开始生成白发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毛发一半呈白发的约在55岁左右,并受遗传影响,如父辈少白头则其子辈也少白头。另外,因营养障碍(维生素A和铁的不足)和受刺激反应(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也会容易形成白发。
毛发非病之因不会突然停止生长,只是逐渐变细、变稀。白发的形成也是同样,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是常识。
上一条:
毛发与皮肤之间的关系
下一条:
毛发内部的三个连接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