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公平竞争
七月,应届大学生们将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但是,天之娇子们面临的不是利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回报社会的局面,而是“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纵观整个成因,我们不难发现,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已经上升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在递增,相应的经济增长就会带动劳动力的需求,可是为什么大学生毕业还是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呢?通过北方参考报记者的采访,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应归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就业现实存在不公平竞争
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在这个事实里有诸多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公平竞争成为尤为引为注目的焦点所在。特别是在大学包招包分的体制解体以后,这种情况越发明显。
在我们身边,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还没有找到工作呢,没办法,我父亲也不是某某长。”这是普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从客观上讲,大学生毕业分配已经成为父辈权力及财富的比较的产物。当有些人想通过大学这一个龙门达到改变自己命运却无法实现的时候,有些家里有权有势有钱有人的学生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无数大学生为了生存挤暴了各个人才招聘会,另一方面某一小部分人却已经高枕无忧了。这是毕业生就业中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换一种角度说,毕业生就业难,难的只是那些没有家庭背景的人。
二、盲目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1999年开始,大学开始扩大招生,这直接的事果导致了大学生人员急剧增长,使毕业生择业难度加大。诚然,大学扩招在提高了全民族整体素质上以及在促进国民经济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人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扩招的结果是使得大学生全面素质上难以得到保证。在就业上,素质不等的人同时竞争同等的就业机会,显然是不公平的。
单纯的把就业难归结到扩招上显然是不够客观的,但是扩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相对于我们国家正在发展的企业来说,还无数承载如此数量巨大的人才选择,大学生人员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岗位需求的缓慢增长相互矛盾问题日益严重。
三、教育体制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很多学生在面临择业的时候都会面临学非所用的尴尬。部分高校还继承旧的教育模式,重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现实需求。现在的事实是,一些职业技能学校的学生反而比大学生更有市场,也说明了素质教育及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上都缺乏针对性,相对于社会需求没有做到完整一致,片面的造成了有些岗位人满为患,有些岗位无人问津的局面。另外高校在就业指导上也缺乏有力的规划,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还顽守固疾: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同时对于工作岗位的不满意。相对于用人企业来说,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急需人才,但是由于就业心理的影响,使得这些企业招人很困难,双方面的矛盾加剧了毕业就业难的现实。
四、企业招人的标准根深蒂固
做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企业,它所需要的是成熟的、胜任的、能够马上独挡一面的人才。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一个企业不愿意招一个新人再花费人力财力去培养培训他,而是希望一些有经验的人可以迅速融入企业。企业在招聘的要求上动辄标明:工作经验三年以上,这种准入标淮也使得大学应届毕业生望而却步。
大学生就业难,但还没难到真的一愁莫展的地步。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腾飞,相对于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劳动力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只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在校时就注重自己的素质及技能能力的培养,养成一种“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良好观念,更要从教育体制上与市场需求接轨,开拓市场接纳大学生就业良好环境及氛围,同时加大力度杜绝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滋长,再加上全社会各方各面共同努力,“就业难”的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相关链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方法
大学毕业生警惕六大求职陷阱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陷阱。
第一,中介骗局。这类中介往往是“一间小屋、两部电话、三个人”,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他们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
第二,招聘会骗局。此类招聘会不是参加的单位数量严重缩水,就是招聘单位“出工不出力”,甚至有的单位收了简历之后便从此消失。国家规定,只有高校主管部门才能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专场。因此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时,一看组织者,二看票价。通常来说,面向毕业生的就业专场要么免费,要么票价很低。
第三,合同骗局。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编织美丽的谎言引其上钩,等学生明白真相提出退还押金时,公司往往要求支付违约金。
第四,试用骗局。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试用期。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
第五,承诺骗局。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第六,职位骗局。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安排到其它岗位,致使毕业生学非所用。对此,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有点“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勇气,不让别有用心的坏人钻了空子。
上一条:
没工作经验如何吸引用人单位
下一条:
招聘单位不欢迎的五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