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长不大是因为衣服太小了
作者:admin 日期:2014-03-27 浏览
有个客户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前些年我们每年都有增长,多的时候甚至每年增长一倍以上。但最近两三年,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把营业额做上去。不但没有增长,保住原来的业绩都很困难。为什么我的企业越来越难做?有什么办法才能走出现在的徘徊不前?”

著名企业家冯仑先生对此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多企业长不大,是因为穿的“衣服”太小。企业大了,“衣服”却没换,当然束缚企业的成长。

企业的衣服是什么?

很多,团队文化,公司制度,市场定位……最里面的衣服是什么?

老板的大脑。

如果再用一个比喻,就好像井中的青蛙,随着井水的浮浮沉沉,看到的那一片天也忽大忽小,然而再大,还也还是那片小小的天空。在演讲中,团长多次提到了坐井观天,这让笔者开始沉思。

笔者记得酷暑时分,小时候时常爬下野外的井里浸泡,老家的天空往往湛蓝得令人心醉神迷,但在井下十多米往上看,只有不规则圆形的天窗般大小,在井边青草的阴影中,缺失了天空的无垠底蕴和心潮澎湃。

是啊,井下有井下的清爽与舒适,但人是不能长年在井底里呆的;否则赢的是一时的江南偏安,输的是一生的快意江湖。

人是不能长年在井底里呆的,所以笔者无论当年求学还是工作,都不在一个地方。但是置换了熟悉的大地,却不太容易置换思想的星空。看书、交流、历练……一直在努力。

看得见的井在野外,看不见的井在人的大脑里。

如何跳出井底?

我们该如何跳出大脑的井底?

两个字,格局!

国人的建筑是讲究大格局的,屋宇必须广,门楣得高,庭院要深,或者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但是人生与事业的格局并非每个人都意识到。

我的好朋友胡泽洪先生,当年组团出游,导游把他们拉到购物店里。他一人替所有人买了一堆价值不菲的物品,为什么要买?他说,这样导游会开心,导游开心,自然会带领大家开心,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后来,他的事业达数亿。

什么是格局,这便是。有大格局的老板,方能有大气磅礴的事业,因为这是老板在腥风血雨的竞争中保持常胜的基因。

一只蚂蚁拖着一穗麦芒,它发现无法拽进窝里,就把麦芒拖到一边,为其他蚂蚁让路,这样食物才能储存得更快些。动物的思维尚能如此,更何况乎人。

格局如何提升?

需要我们去觉察,觉察我们的信念、觉察我们的身份定位,问问自己我把自己当谁了?当你觉察到了,所有一切都会跟着改变,改变身份定位,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有一个例子:

一个主管让底下员工小李去买苹果,如果小李问买多少什么颜色,他只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如果他继续追问苹果的用途,如果到时没有苹果能不能用其他的水果代替,这时他其实已然是主管的思维了。如果小李再站在供应链的角度,如何降低公司成本,他其实已经在做总经理的事情了。

站在不同高度,视野是不一样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你能让员工不再局限于员工的思维,如果你能让自己突破传统老板的思维,企业便不愁发展。

想要放大自己的格局,需站在不同的位置感受一下。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其实这就如中国道家文化中说到的“太极阴阳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看问题更全面,这是一个全面的格局。

其次是觉察信念,在觉察信念时,我们需问自己是如何定位我们的人生的?我们是要抱怨我们的人生还是要调整我们的人生呢?再检查下我们大脑信念系统有多久没升级了?因为有些信念过去有效,现在没效果了?

那我们该如何升级我们的信念呢?我们可以走一条叫大成的道路,这是通向成功未来的道路,也许这里面有漫长的过程,就像一棵果树的成长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但是我们有着一个信念——让大树成长起来,所以我们就会为它播种、施肥、浇水等,最后结出果实。但对于一大部分来说,你并没有播种,在未来,你只能有一个感觉:回头一看,为什么当时不播种呢?怎么办呢?

结语:老板不见得比员工要幸福很多。事实上,很多老板在日常生活方面,花钱不如职员潇洒,甚至被人说“抠门”,“做什么都要算帐”。其实老板长期生活在成本和利润之间,花一笔钱,自然而然就会细算,经营本来都要精打细算,何况当了老板,就等于是自己的长工,发生什么都得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