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劳动力时代结束
作者:admin 来源:时代商报 日期:2012-03-21 浏览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分组在广东、浙江、河北等地调研,发现“用工荒”现象依然严重,并且出现了升级机器设备代替工人、河北农民工工资直追“北上广”、地方政府解决“同城待遇”留住务工人员等新形势。(《经济参考报》3月19日)

  我国近年来保持高速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和环境破坏成本滞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如今廉价劳动力随着通胀的不断加速和人口逐渐老化,已经越来越不占有优势。教育中技术培训的缺乏与制造业转型相结合,更加剧了“用工荒”的程度。政府在考虑民生问题时,应当更注重培训技术工人和给中小企业减税,才能缓解当前人力成本不断上涨所带来的压力。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将今年经济总量增幅主动下调至7.5%,这意味着原来那种不计一切代价以GDP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中央也不惜用下调经济增幅的手段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转型总是有痛苦相伴随,但如果选择失误,转型失败的痛苦会更加严重。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过去,不能再死死抱住过去的经济模式不愿放手。

  人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挤压,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是人与企业共同成长、分享成功所必然会有的现象。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近几年人力成本的上升,背后有通胀严重的影响,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的原因并非生活水平提高所致,而是物价上涨过快所导致。尤其是对于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来说,生活成本的上涨,严重削弱了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但城市化的过程中,却一直存在着土地城市化快于人的城市化现象,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但人口增长只有30%。而近几年由于货币政策的因素导致通胀严重,城市生活成本大幅提高,更不利于城市的进程。按照报告的数据,截至2009年,我国城镇中还有1.28亿的人口没有真正城市化,这些人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主。

  人力成本的上升,反映的是城市生活成本上升,而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则阻碍了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市民。城市化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而这个动力如果只有土地城市化而没有人口城市化,不但是瘸腿前进,更有可能摔跟头。各级政府在考虑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同时,如果忽略人力成本上升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结束,并非可以用简单的好与坏来判断,而是经济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但愿各级政府能及时扭转思维模式,及时做出应对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