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不要踏入求职误区
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正确地对待社会的选择,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能够从社会的需要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地方去工作,但也有一部分毕业生因为择业观念的错误而导致存在的择业误区。
1、重眼前利益
少数毕业生择业时,过分看重眼前利益,讲实惠,图安逸,有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对用人单位的工资、奖金、福利,刨根问底,过分关注,脑子里装满了“单位能给多少好处”,而很少考虑自己能为单位做多大贡献。他们的出发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形成了鲜明反差,使得洽谈不欢而散。这种急功近利的近视症,可能使他们找寻不到社会需要和个人奋斗的最佳结合点,使他们找不到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2、期望值与现实不符
大学生期望值不当主要表现为偏髙或偏低。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自我意识很强。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他们的就业观既有现代的一面,又有传统的一面。很多学生在向往毕业后发挥特长、干一番事业的同时,又非常注重户口所在地及国家干部的身份、待遇,甚至工作单位的级别。他们普遍希望能到那些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等大单位。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收入高、工作条件好,有出国机会,还要离家近。而对于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却又不愿意去,这就造成了矛盾。据统计,北京市郊区所有乡镇企业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只占职工总数的0.3%,极缺各种管理和技术人员,但却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去。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矛盾:国家急需要人才的地方没有多少毕业生想去,多数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又普遍不太需要人。另一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担心找工作时四处碰壁,以致信心不足,自怨自艾,其期望值偏低。求职时不求是否能用其所学,只求有个稳当的职业。这种不当的择业期望值,使得一些大学毕业生面临社会选择时心理多少有些脆弱,事遂人愿则皆大欢喜,一旦期望落空则心理失衡,最终造成了令人遗憾的结果。
3、以自我为中心
就业制度的改革使一些毕业生片面地认为,这是给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机会,错误地把自主择业、人才流动作为满足个人自我设计的捷径,把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当做自由择业,显然,这是一种误解。实行自主择业,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仍然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国家需要,以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4、急功近利
在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下,一些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出现扭曲,在知识和金钱的关系上。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不同程度地左右着部分毕业生的择业去向,给的工资越高越体现了知识的价值的错误观念占据了他们的头脑,因而他们不问专业是否对口,一心向往效益好的企业,结果造成了学非所用,这种急功近利择业取向的另一种表现是眼腈盯着党政机关,有的人不惜拉关系、走后门、送红包,就是想闯入党政机关的大门。
以上求职误区一旦步人势必会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前途,大学毕业生应学习一些择业方法。科学的择业方法应是选择社会需要的并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以个人所长择社会所需,方可人尽其才,舍此便无法实现职业理想。美国波士顿大学帊森斯教授在《选择职业》一书中指出:“第一,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性;第二,成功的条件及所需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第三,上述两条的平衡。”这就是说选择职业时要将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个人的价值所在。
上一条:
毕业后选择找工作还是继续读书
下一条:
大学毕业生正确的择业观念